终于把该面试的都面试完了,朱慈烺回到大功坊永春阁“上书房”才坐下喝口茶,黄小宝禀报,“王铎、方以智、吴伟业、韩霖、宋应星求见。”
朱慈烺听说是这几位大能来访,热情地道,“请,快请他们进来。”
黄小宝诧异地看了一眼朱慈烺,他还是第一次从小皇爷的口中听到“请”字,显然这几个人很受小皇爷的重视,当下也不敢怠慢,立马把几人请到“上书房”。
见礼毕,王铎道,“陛下,第一批格物进士,臣已经把他们招回南京,暂时先放在曾娘娘的蒸汽机工厂,让他们熟悉一下蒸汽机和各种新制的机床,并且带回来两船柞树,是打算给船厂作船板用的,现在还在船上,没有卸船,陛下,你看怎么处理?”
“好,就卸在龙江船厂吧,船厂只要树干,不要栓皮,让他们把栓皮扒了晒干、磨成粉,我有用,栓皮就是软木,软木与橡胶混合再硫化可作蒸汽机的密封软垫。”
“诺。”
“陛下,橡胶是不是从南洋来的?”方以智问。
“是的。我特意找郑芝龙买的。”
宋应星马上来劲了,问,“陛下,蒸汽机不是一直用铜垫吗?”
“是,但是铜贵、并且我大明缺铜,而且橡胶垫比铜垫应用更广。所以,我的打算是以后只在蒸汽机重要部位使用铜垫,其他地方则使用橡胶垫。”
“有几个问题,我需要跟大家探讨一下,我觉得我们搞研究还是专业一点比较好,我说得这个专业的意思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某一类上,不要太多太杂,这样取得的成就效果,反而更好,比如方以智先生,我就觉得你研究的太杂了,我知道方先生博览群书、好穷物理,但是你研究面太宽,虽然著了不少书,启迪了后人,却不能象王徵那样,专研机械,并且很有实物成果,既然先生好物理,我建议方先生也以机械为研究主方向,方先生,你觉得呢?”
方以智闻言,陷入深深思索。
方以智,三十岁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在北京破时跟随朱慈烺一起南下,他是朱慈炯的讲官,当然得跟着学生跑了。
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
此段时间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从而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
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自幼塾中诵读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物理小识》卷五)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
通过这段文字介绍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研究范围较广,他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但这有什么用呢?仍然没有改变他十分坎坷的个人际遇,所以,朱慈烺决定改变他的今生,让他本人既有钱、又有权,更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主要的研究方向,并且能搞出一些实物出来变现。让方家也能享受到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今属安徽桐城市),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是桐城地区这一时期主要的世族。这么大的家族,肯定会有些存蓄,可以拿来投资,而朱慈烺也可以通过参股,为内帑带来更多的钱财,在金钱方面,他是不太相信太监的,只有通过契约约束,通过利益捆绑,才能影响更多人,促进大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早发生。
方以智考虑了良久后站起身,来到朱慈烺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后道,“臣愚顿,请陛下指点。”
“好吧,谁让你是三弟的老师呢,朕不照顾你,照顾谁?朕建议你专研机床,把大明现有工匠们发明制造的各种初级机床,搬到铁制床身上,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你实现第一步的基础上,招集更多的能工巧匠以及第一批格物进士们,研究改善,充分扩大蒸汽机动力的应用范围,提高产量。你可愿意?”
“臣十分乐意听从陛下安排。”
“好,朕任命你为皇家南京军械研究院院爱上书屋院院士、从五品工部员外郎。暂时先在蒸汽机工厂办公,我会给你们在宝船厂那边先圈上一片篱笆院子、再盖几座三层楼房,作为你南京军械研究院的校园,以后我们的格物进士,也与普通进士一样举行科举。”
这是臣第一次晋见陛下啊,这就升官了?虽然是不大的官,但也不小了,即使通过一辈子奋斗,到老也不知道能否坐到这样的官位上,今天这一趟晋见陛下太值了。“臣谢主隆恩,臣愿为大明效死!”
好嘛,又成功忽悠瘸了一位愿意为大明效死的忠臣,而且还是一位大科学家,值,这个从五品给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