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回明朝当暴君

第49章 刘伯温

重回明朝当暴君 牧童骑神牛 4039 2024-01-30 12:16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或许怎么也算不到,自己会在沉睡几百年后,再一次被唤醒。

  并且是以被系统召唤的方式而获得“重生”,虽然这种“重生”时间很短,但却非常灿烂和辉煌。

  刘伯温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当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也是一位先知先觉者、更是一位料事如神的预言家。

  刘伯温据说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生灵涂炭,饥荒遍地。

  于是玉帝就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能号令四海龙王。

  可是老龙王自称自己已是年老体弱,事务繁多,于是便拒绝了玉帝,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王的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帮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神话毕竟是神话,大多都有些不靠谱,此刻在崇祯面前站立着的不是天神刘伯温,而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刘基。

  “先生,请…”

  崇祯把刘伯温请坐下,道:“太祖当年创业之艰难,想必先生一定别人更了解?”

  刘伯温笑而不语,看着崇祯,似乎并不想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元末的情形一点也不比崇祯四年要好,反而更加的险峻。无论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那个时候都不好对付。

  刘基少言寡语,似乎总是在凝视,却不知在看着什么。

  “先生,你为何不语?”崇祯有些疑惑。

  刘伯温道:“至正二十年,刘基第一次到应天时,那时的太祖与陛下有着同样的疑惑。”

  “疑惑?”

  几百年后的今天,崇祯遇到的问题,和太祖当年遇到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刘伯温道:“在外漂泊的刘基有了一个新东家,这个新东家对刘基很不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基才甘愿为其卖命。”

  崇祯道:“先生所说的新东家可是太祖皇帝?”

  刘伯温道:“正是太祖皇帝,不过那时的太祖皇帝还是真正的皇帝,当时的环境也非常恶劣。”

  “活着…永远的第一要义,没有什么活着更重要的了!”

  从一个乞丐,发展到一支队伍,依旧要面临着你死我活的局面。

  在天灾**以及各地的军阀割据的情况之下,想要有尊严的活着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崇祯道:“如今的大明,亦是如此这般,天灾**,以及匪民起义,建奴崛起,朕…实在无力改变。”

  双线作战,顾头不顾尾,很容易被敌人拖死,就算不被敌人拖死,也会被自家人拖死。

  如今的大明,乱成一锅粥,文官武将皆如此。

  刘基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并没有冒险双线作战。

  刘伯温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从喊出“明”那个口号开始以后,不论是朱元璋还是刘伯温都对这个襁褓中的政权,以及这个国家的未来,开始投入了极多的精力。

  而此时,陈友谅攻陷了太平,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

  如此之下,众生百态。

  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

  朱元璋却意犹未决,刘基也沉默不言。朱元璋知其自有见地,遂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建议朱元璋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

  “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先辈的辉煌创业已经成为了过往,如今…只留下一个残缺的大明和涣散的军心。加上天灾不断,崇祯皇帝想要全面顾及,却有心无力。

  崇祯道:“如今建奴势力越来越大,朕很是忧虑,若坐视不管恐怕大明江山将不存。”

  刘基道:“陛下所忧虑之事,也确实是大明所处之现状,不过依臣愚见,大明之祸在于内,而并非在外!”

  崇祯道:“先生所言莫非是李自成之辈?”

  刘基道:“也不尽然,如今的大明上下已成腐朽之态,就算刘基也是无力应对。”

  崇祯道:“面对如今之局势,先生以为该如何应对?”

  “安民心,定军心,除奸臣!”

  崇祯道:“先生此话与朕心想所一致,只是又如何安民心、又该如何定军心,至于奸臣又该如何除之?”

  刘基道:“想必此刻陛下已经有所对策了吧?”

  崇祯道:“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满朝的大臣谁忠谁奸,又如何能辨?”

  刘基道:“那就请陛下亲自去辨忠奸…”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