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那些年

第一百零六章 就差一步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14329 2024-01-30 13:33

  一只温柔的兜罗绵手,将年轻的王爷从沉睡中的唤醒。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静谧,和谐,美好。

  许王赵元僖要起床上早朝,天还未亮,文德殿的早朝鼓还未响。丫环仆人早就在寝殿外端着面盆洗漱的一应用件,列队等候。

  净面漱口完毕,侍寝的两名侍女,将早已准备好的绯罗袍白花罗中单绯罗裙绯罗蔽膝并皂褾襈玉带白绫袜皂皮履玉剑玉佩锦绶,一应服饰,为风流倜傥英俊帅气的王爷,逐一装扮完毕。

  小妾张氏,梳头那是一绝,赵元僖就为她赐名张梳头。

  今天是许王赵元僖的生日,梳过头,张氏帮赵元僖戴上白罗方心曲领,又从侍女手中取过朝冠(直脚幞头),为元僖戴好。

  完毕,张梳头撩衣跪倒,向许王祝寿:妾身恭祝王爷寿与天齐,万寿无疆,早登大宝,万岁万岁万万岁!

  w四位拦路虎

  赵元僖,初名赵德明,后又改叫赵元佑,太宗赵光义次子。母亲是谁,史书中没有记载,就凭着赵光义风流成性的一贯表现,兴许是哪位宫女也未可知。

  元僖,性仁孝,姿貌雄毅,沉默寡言。太平兴国七年(982),授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为广平郡王,与大哥赵元佐同日受封。

  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封为陈王,改名赵元佑。太宗诏令从今以后宰相班次应当在亲王之上,宰相宋琪李昉请求遵照旧制,太宗不允许。

  宋琪等恳请良久,太宗道:宰相之任,实在总理百事,与各部门礼制不同,藩邸之设,只不过奉朝请而已。元佐等尚幼,欲其知谦损之道,卿等不要再谦让了。

  却说太宗赵光义为了皇位,可谓煞费苦心。斧声烛影之后,太祖暴毙,太宗即位。拿到皇位之后,太宗又为了皇位是否正统,抬出昭宪太后做挡箭牌。

  然而,根据金匮之盟兄终弟及,传弟不传子的约定,赵光义死后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昭再传赵德芳。

  也就是说,如果赵元僖想继承这个皇位,他前面一共有四位拦路虎。四叔赵廷美堂兄赵德昭赵德芳大哥赵元佐。

  清理前三位拦路虎,根本用不着赵元僖动手,有他老爹赵光义呢。

  只有扳倒这三座大山,皇位才可以在自己的这一脉传承下去。于是,太宗运用非常手段,先逼死了侄子赵德昭,接下来赵德芳又莫名其妙地死掉了,随后,又爆发了所谓的赵廷美谋反事件。

  魏王赵廷美迁西京留守,出贬洛阳,再流放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

  太宗害死侄子,诬陷兄弟,皇位终于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时,嫡长子赵元佐却疯了。

  雍熙元年(984),赵廷美的死讯传到开封,赵元佐疯了,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赵廷美从此变得疯疯癫癫,神神叨叨,性格变得相当暴躁,侍者犯了一点小错,他就拿刀砍人。

  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善骑射,长得又像赵光义,太宗非常喜欢这个儿子。赵元佐曾经跟随父亲征太原幽蓟,太宗一直把赵元佐当做接班人培养。

  赵元佐与四叔赵廷美关系甚好,在赵廷美谋反事件中,群臣无一人敢替赵廷美进言,元佐独申救之,只有赵元佐不断地为叔叔奔走求情。

  赵光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保住皇位,可惜他的苦心得不到儿子的谅解。

  雍熙二年(985),赵元佐病情好转,太宗立即大赦天下,显然他还是希望赵元佐做太子。

  长子随母,次子随父。

  赵元佐虽然长得像太宗赵光义,可是他的性格更像自己的母亲元德李皇后。

  李皇后是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出身不算高贵,嫁给晋王赵光义,封为陇西县君,太宗即位后,进封陇西郡夫人。史书上说,李皇后少有容德,就是说她为人宽厚仁慈,菩萨心肠。赵元佐就继承了母亲这方面的优点。

  太宗诸多的儿子当中,最像他的不是长子赵元佐,而是老二赵元僖。跟太宗一样,赵元僖也是一个有心机的野心家。

  w艰难的准皇储

  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一千次无用的牢骚,远不如一次致命的出手。为了能登上帝位,赵元僖开始行动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赵元佐拉下马,取而代之。

  雍熙二年重阳节,宫内赐宴,太宗与诸皇子一起宴饮射箭,好不快乐。由于赵元佐病刚好,就没有请他参加。

  诸王饮宴归来,经过赵元佐的宅第。赵元僖提议兄弟们一起去看望哥哥,名义是探望,其实是包藏祸心,他是想刺激一下赵元佐。你看,父亲请了我们兄弟们去饮宴,就是没请你。果然,赵元佐大发雷霆:你们都去侍候皇上宴会,只有我未参加,是弃我也!

  当晚,赵元佐酒后纵火焚宫。太宗大怒,认为这是个不肖之子,诏令御史捕捉赵元佐,送到中书省审问,废为庶人。

  赵元佐被清除出局,皇位自然就落到了次子赵元僖头上。

  雍熙二年(985),元佐被疾,以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改今名,进封许王,加中书令。赵元僖如愿以偿地成为开封尹,赵元僖是亲王,又是开封尹,在当时,这是准皇储的配置,太宗自己就曾担任过这个官职,这意味着赵元僖是准皇储了。

  太宗替赵元僖娶隰州团练使李谦溥之女李氏为夫人,太宗对宰相道:朕尝语诸子,今配偶都来自将相大臣之家,六礼具备,能不自重吗?

  这是赵元僖实施的第一步棋。

  w找一个强靠山

  赵元僖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努力抬高自己,拉高知名度,提升威望,让自己更值钱。

  首先就是要努力工作,争取做出成绩,让老爹对自己刮目相看。赵元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开封尹的任上,处事勤勉,兢兢业业,对太宗交代的任务,力求尽善尽美。

  《宋史》载: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尹京五年,政事无失。赵元僖性情仁顺,外貌雄伟刚毅,平时很少讲废话,管理京师五年,政事基本没有失误的地方。

  其次,就是要找一个强大的靠山,让最有威望的老臣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替自己说话。他首先想到赵普,赵普是开国元勋,两朝老臣,论威望,论人脉,朝中无人可比。

  雍熙三年(986),太宗为报高粱河一战之仇,又一次大规模北伐。

  赵普上书《谏雍熙北伐》,认为北伐劳民伤财,建议尽快班师,防止辽军南下。不久北伐果然失败,朝野都认为《谏雍熙北伐》是致太平之策。

  北伐失败后,太宗心里面一直觉得比较窝囊。当时,宰相李昉,被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在北方发生战事时,渎职不作为,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

  端拱元年(988)二月,李昉被贬为右仆射,赵普再一次成为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

  赵元僖觉察到了太宗的这种心理,立即上奏: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赵元僖请父皇重用赵普,太宗也渴望赵普出山,帮他来平复一些批评的声音。

  太宗立即诏令赵普入朝,与吕蒙正一起,同掌宰相大权。

  赵普要的是权倾朝野,赵元僖也借助赵普这位开国元老的威望,稳固了地位,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w拉拢朝臣

  赵元僖表面上依然是一副沉默寡言谦恭有礼的样子,背地里却是拉拢朝臣,为其出谋划策,歌功颂德。

  为报答赵元僖的举荐,赵普曾多次在太宗面前称赞赵元僖恭孝,赵元僖此举完全就是老爹赵光义当年的翻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赵元僖很懂得礼贤下士,收买人心,不仅和宰相赵普吕蒙正关系密切,就连品级不高的侍讲学官,也不忘笼络。

  太宗派人为诸皇子讲解《礼记》,虽然侍讲学士品级不高,赵元僖始终以老师的礼节对待。课后,赵元僖还派人到侍讲家中,送上了丰厚的礼物,表示感谢。

  准皇储对自己这么照顾,侍讲学士感激不尽,对赵元僖自然高看一眼。

  一日,太宗问起诸位皇子的表现,侍讲学士道:诸皇子都很好学,尤其开封尹能主动请教,对君臣父子之道认识深刻。

  太宗听了非常满意,更是对赵元僖寄予厚望,恩宠礼遇胜过诸王。

  w推荐太子运动

  赵元僖的第三步棋就是要把准字拿掉,他要成为正式的皇太子。

  从雍熙二年(985)至淳化二年(991),赵元僖已经做了七年的开封尹。在这个位置上,时间越长,思想包袱越重。明明是准皇储,老爹就是不宣布他太子身份,赵元僖的这颗心一直悬着放不下,生怕到嘴的鸭子又飞了,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摧残和煎熬。

  只要皇上一天不明确太子身份,诸皇子就个个都有机会。赵元僖虽然是皇次子,可是自己的娘,在宫里没身份没地位,叫啥名字都没人知道,这是最大的危机。历史上,庶出做太子做皇上的,少之又少,一有风吹草动,就有被踢下神坛的可能。

  赵元僖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波涛汹涌,斗争激烈。

  太宗迟迟不立太子是有原因的。

  太宗曾对近臣道:累有人言储贰事,朕以诸子冲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属,悉择良善之士,至于台隶辈,朕亦自拣选,不令奸险巧佞在其左右。读书听讲,咸有课程,待其长成,自有裁制。何言事者未谅此心邪?

  太宗的意思是说,立皇储关系到国家兴衰,不可轻率。皇子尚幼,未有成人之性,辅臣和奴仆,都应该用良善之辈,决不能让奸邪阴险狡诈的人在其左右,诸子还要读书,要增长知识,立谁为储君,等他们长大了自有安排。

  皇上不急太监急,大臣们可不这样想,认为太宗这是托辞,一定是还想要立皇长子赵元佐,等他彻底康复。如果太宗是这样想的,那赵元僖想成为太子,就没指望了。

  在赵元僖的授意下,宰相吕蒙正找到自己的小舅子,门下省左正言宋沆,让他联合部分大臣向太宗进言,早立太子,以安社稷民心。

  《续资治通鉴》载,淳化二年,左正言宋沆冯拯尹黄裳及右正言王世则洪湛等五位大臣,伏阁上疏,请立许王元僖为皇太子。

  众大臣言词狂率,让太宗一时下不了台。这可把太宗给惹毛了,决定立即整治这批乱臣贼子,帝怒甚,将加窜殛!

  门下省左正言是谏官,宋沆冯拯王世则洪湛尹黄裳,这五位大臣,才华和身份可不一般,都可以称得上是大宋的风云人物。

  w吕蒙正罢相

  宋沆是当朝宰相吕蒙正妻子家的人,沆又宰相吕蒙正妻族,蒙正所擢用。

  宋沆,兆长安人。宋家一门可是相当了得,我们常听说一门三进士,宋家就是一门三进士。

  宋家兄弟三人,宋泌宋湜宋沆,父亲死的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拉扯大的。兄长宋泌是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宋湜宋沆于太平兴国五年,又一同考中进士。

  宋泌与吕蒙正是同榜进士,吕蒙正更厉害,是皇上钦点的头名状元。估计,从这个时候起,宋泌就跟吕蒙正成了好友,还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吕蒙正。吕蒙正后来做了宰相,宋泌后来官至起居郎直史馆越王府记室参军。

  宋湜可是个大才子,门第昔年旌阙耸,主人长日讲筵开。化行乡党浑无颂,教得儿孙尽有才。就是他的诗。

  史载,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吕蒙正跟宋家三兄弟之间,关系非常的铁,同朝为官,少不了会相互照应。吕蒙正提拔小舅子宋沆,这是避免不了的事,试问世间有几个男人能架得住枕边风。

  冯拯,字道济,孟州河阳(今焦作孟县)人,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冯拯发迹,得益于宰相赵普的提携。

  冯拯的父亲是赵普的管家。《东轩笔录》载,一日,拯年方十岁,弹雀于帘前,赵普闲来无事,就把小孩子叫进屋,跟他聊天。冯拯的父亲听说儿子跑到了宰相的房间,甚是惶恐,赶忙过来赔罪。

  赵普笑道:子富贵寿考,宜不下我。我看你的这个孩子,日后必定会坐到我的位置。赵普没有看错,冯拯历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真宗时官至宰相。

  司马光《涑水记闻》载,拯年少时,韩王(赵普曾封韩王)见之,问此为谁,其父对曰:‘某男也。’韩王奇其状貌,曰:‘此子何不使之读书?’其父遂使之就学。数年,举进士,韩王为之延誉,遂及第。

  王世则,广西永福人,人称连科状元。

  太平兴国八年(983)春,王世则参加殿试,考中状元。王世则同科有个进士,任县令后,其县境内军粮失火焚毁。有人向太宗上本告状,说太平兴国八年该科进士,虚浮轻妄不合格者多。

  太平兴国九年(984)春,太宗便下诏,让该科进士再进京复试。王世则才华横溢,第二次复试仍旧高中状元。

  科举考试开创以来,王世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两次殿试都中状元之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世则小时候家里穷,常到山上砍柴贴补家用。一日从山上滚下来,摔断了左腿,家里太穷没钱医治,王世则从此成了残障人士。由于腿瘸,老百姓又称其为跛脚状元。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今江苏南京江宁)人。

  洪湛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曾祖洪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祖父洪寿,桐城令;父亲洪庆元,曾献书南唐后主李煜,授奉礼郎,补新喻令,归宋后,至冤句令。

  洪湛自幼好学,五岁能作诗,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写了十卷《龆年集》。雍熙二年(985)举进士,复试时取为第三名,探花郎。

  初授归德军节度推官,端拱初(988),洪湛任寿许二州通判。

  宋沆五人三番四次的上书逼宫,他联合的这帮人,不是状元就是探花,要不就有宰相照着。

  太宗赵光义终于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开始收拾这帮胆大妄为,不知死活的兔崽子。

  由于宋沆是吕蒙正提拔的,宋沆出事,宰相背黑锅。宋沆是吕蒙正的妻族,太宗觉得吕蒙正心怀叵测,宋沆的行为是吕蒙正指使的。你宋沆仗着有吕蒙正的照应,亲党团伙,太宗首先拿吕蒙正开刀。

  淳化二年(991)九月三日,太宗以援引亲昵,窃禄偷安之罪,罢免吕蒙正的相位,降为吏部尚书。

  随后,将宋沆贬为宜州团练副使知靖州,冯拯为端州知州,王世则为蒙州知州,洪湛为容州知州,尹黄裳为邕州知州。

  前几年罢相的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再次拜相。参知政事张齐贤为吏部侍郎,并平章事,成为新的宰相。

  翰林学士贾黄中李沆并为给事中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接着又任命张逊知枢密院事,温仲舒和寇凖为同知枢密院事。

  改贬的都贬了,又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立储之事,太宗当然会给个说法。

  太宗对近臣道:储副,邦国之本,朕岂不知。但近世浅薄,若立太子,即东宫僚属皆须称臣,官职联次与上台无异,人情深所不安。此事朕自有时尔。

  王储,国家之本,朕岂不知。但近世浅薄,若立太子,即东宫僚属皆须称臣,与当皇帝没什么差别,人们会心感不安,此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朕在适当的时候会做安排。

  w突然暴毙

  罢了吕蒙正,贬了宋沆等大臣,太宗也知道赵元僖一定也参与了,说不定就是幕后主使。按理说也应该处罚赵元僖,太宗想了想,又打消了处罚的念头。

  毕竟,血浓于水,亲情战胜了一切,决定再给元僖一次机会,希望他能知错悔改。

  赵元僖起初也很惶恐,生怕老爹会降罪自己,过了段时间,看看没啥事,这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十日,清晨。

  许王赵元僖吃过寿面,饮过寿酒,和往常一样正常上朝。

  刚坐殿庐中,说了声身体不适,豆大的汗珠就落了下来。于是申请立刻打道回府,到了家中就开始昏迷不醒。

  太宗听闻儿子病了,也没心思上朝了,赶紧到许王府上探望。

  青春正盛的赵元僖已经气若游丝,太宗痛哭流涕,叫他的名字,还能勉强答应。太宗希望用皇上的威望把儿子拉回来,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也就是一盏茶的工夫,一直为皇位刻苦打拼的赵元僖竟然气绝身亡,时年二十七岁。

  赵元僖突然病逝,太宗伤心欲绝,抱子痛哭,左右人等莫敢仰视。

  在心里,太宗早已默许了赵元僖的太子之位,只是没有宣布。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昔日的迟疑竟成永远的遗憾。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太宗下诏,追赠赵元僖为皇太子,谥号恭孝。

  想起皇太子的种种优秀表现,太宗追念不已,悲泣达旦,一夜没睡,提笔写下《思亡子诗》。对近臣道:是自己对不起恭孝太子。宣布废朝五日,以示哀悼。

  近侍上前劝道:皇上切莫悲伤过度,以免伤了龙体。又道:臣觉得恭孝太子之死应该另有隐情,望圣上明察,为太子讨还公道。

  太宗大惊,急忙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宦官王继恩,前往许王府调查。

  w真相原来是这样

  赵元僖的妻子李氏,是隰州团练使李谦溥之女,是太宗钦点的。赵元僖对这位李氏夫人并不是太中意,他喜欢的是侧妃张梳头。

  张梳头恃宠而骄,不甘心做侧室,一直想上位,取代李氏成为正式夫人。

  昭宣使王继恩派人封锁恭孝太子府,带御医前来查验,确认是赵元僖系中毒身亡。王继恩将府内丫环仆人叫到院内,一一查问。得知,当天凌晨,太子是与夫人李氏共进早膳,喝过寿酒。

  王继恩命人去搜,将太子喝过的寿酒酒壶酒杯统统找来,发现问题的关键出在酒壶上。

  当天是赵元僖生辰,小妾张梳头,倒好了两杯酒,就退下了。

  夫人李氏与太子,共进早膳,李氏向太子祝寿道:妾有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守。

  赵元僖非常感慨,他端起李氏面前的酒杯,夫妻二人喝起了交杯酒。这酒里面有文章,二人浑然不知,躲在屏风后面偷看的张梳头却急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为了迅速上位,张梳头命人打造了一把精致的鸳鸯酒壶,壶中有一机关,可以从酒壶内倒出的两种不同的酒,一种是毒酒,一种是正常的酒。

  倒酒时,张梳头给李氏倒的是毒酒,给赵元僖的是好酒。没想到喝酒时,赵元僖与李氏交换了酒杯,赵元僖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眼看着自己心爱的人阴差阳错地喝下了毒酒,张梳头不敢声张,更不敢阻止,知道自己闯了大祸,顿时吓瘫在地。

  王继恩这边一查,就全清楚了。立即将张氏逮捕,一审讯,全招了。

  有仆人上前哭诉,张梳头为人蛮横霸道,仗着太子的恩宠,为非作歹,动不动就捶打奴仆,有女仆就曾被她打死过,有数条命案在身。

  张氏还在都城西佛寺为她的父母招魂,埋葬时又僭越礼制。

  赵元僖韬光养晦这么多年,最终却被这样一个女人毁了美好前程。王继恩也替他觉得可惜。

  w处罚成谜

  太宗寝宫。王继恩将查验和审讯的结果,上报给太宗。恭孝太子是被毒死的,且是谋杀,凶手就是小妾张梳头,并上报了张氏的一应罪状,尤其是僭越之罪。

  随后,王继恩又在太宗身边耳语了数句,太宗大惊,脸上的表情瞬间由悲伤转变成愤怒。太宗传令,将儿媳张梳头缢死,身边亲吏都停职免职,捣毁张氏父母坟墓,将其亲属全部流放。

  因辅助有失,开封府判官右谏议大夫吕端,贬为卫尉少卿;推官职方员外郎陈载贬为殿中侍御史。许王府咨议工部郎中赵令图,侍讲库部员外郎阎象,皆因辅导无状,全被削免职务;

  将曾经服侍元僖的所有亲信小吏,全部逮捕,一律杖刑,流放充军。

  赵元僖尸骨未寒,太宗又下令取消册封礼,罢免赵元僖皇太子的册封,降低下葬的规格,不允许按太子的规格下葬,改为一品官员级别。

  下手的是小妾张氏,为什么要处罚赵元僖呢?这个处罚太重了吧。

  盐铁使魏羽上书道: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奸佞江充陷害,诈称武帝得病是由于巫蛊作祟。江充以预先埋设的偶人诬害太子,制造巫蛊冤案。太子起兵造反,最后走投无路自杀了,其家属全部遇难。处罚时汉武帝杀了数万人,有人劝他,子窃父兵,顶多打打屁股。魏羽说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

  太宗采纳了魏羽的建议,由此,太子府被弹劾的人都获得从宽处罚。

  魏羽在这里提到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刘据造反,是因为被江充陷害,陷害的理由是巫蛊。

  巫蛊是古代加害仇敌的一种巫术,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通常的作法是用桐木雕刻成小人,上面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后施以魔法和诅咒,将其埋放到被诅咒者的住处。古人认为,经过这样的魔法,被诅咒者的灵魂就可以被控制或摄取。

  太宗处罚赵元僖的真正原因,史书上没有记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王继恩在调查时,有了新的线索,发现温文尔雅的赵元僖,其真实面目竟然是个野心家。

  到底发现了什么?很大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在太子府发现了巫蛊,而且跟太宗有关。否则,魏羽不会平白无故地提到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戾太子起兵反抗父皇汉武帝,赵元僖也一定与此有关。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私藏甲胄,古代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说法,私藏铠甲,意在造反,是死罪。

  吕蒙正罢相,宋沆等人被贬官之后,兴许是赵元僖是心中害怕,决定积蓄力量,铤而走险,也未可知。

  不调查,赵元僖是太宗心中的好儿子,这一查,却查出一个狼子野心的乱臣逆子,这对宋太宗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因此,才有了夺其封赏,降低安葬规格的惩罚。

  家丑不可外扬,皇上父子间的丑事更不能向外传播,皇家的面子比啥都重要。太宗断然决定停止追查,这事就此打住了。

  此后,太宗一直没有再提立太子之事。太子之位一直空着。

  淳化三年(992),赵普赵元僖两个朝廷重要人物的先后离世,对大宋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而远在京师千里之外的天府之国巴蜀之地,也遭受了百年难遇的一场大旱。

  物价飞涨,馔玉炊珠,饿殍遍野,怨气弥天。蜀地百姓被压榨得没了活路,傻等就是个死,动一动兴许能给家人一点活路,反了吧!

  青城山下,一百多位处在社会底层的茶农旁户,在王小波李顺的带领下,揭竿而起,反下青城。

  占青城,据彭山,杀死彭山县令齐元振。四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正式爆发。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