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退役神探

第五十三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

退役神探 不如安静 5534 2024-02-07 15:16

  加州曾经出现过一个神秘人,这个神秘人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替警方寻找凶杀案案发后的线索,每当警方接到这些线索时,案件都会变得非常容易侦破,只是,在侦破案件以后,警探们有些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了。

  那个神秘每一次都能说中凶徒的作案手法和案发时间,还总是在案件发生之后的半个小时立即以邮件方式报警。邮件中,案发地点被拍摄了下来,等警方破获案件时,神奇的一幕竟然再次上演!

  案发现场曾经有人进去过,这个人没有破坏任何证据,像是在凶案发生的地方兜了一圈就主动离开。

  事后,警方询问过凶手,他们想知道是不是凶手在杀人后重新回到案发现场,结果,所有的猜测都错了。

  这个神秘人一直没有出现,没人能弄的清他的动机,警察局内部的人以为是破上了高明的侦探发烧友,直到连续几起案件中,神秘人都没有再次出现后,这才让一切都回归正轨。

  科曼听说过这件事,不过他既不是FBI的心理侧写师也没有为警方工作所以并没有参与调查,另外从神秘人的行径来看,他似乎根本不具备犯罪意图,他只不过是出现到了没有摄像头的地方而已,还完成了好市民的责任。

  怎么会是你?

  别墅里,科曼于震惊中问着。

  怎么不会是我?陆远回应道:我也有过失意的时候,那段时间整天流连酒吧无所事事,只能把一身所学用在每一个人身上。

  他被FBI拒绝过,理由是‘他被东方人固有的思维禁锢住,不适合美国现阶段社会的心理学分析工作’,不然,陆远为什么要在酒吧这种地方用每一个出现的美国人做实验?

  通过心理侧写,陆远往往能够轻易判断来酒吧喝酒的人藏着哪些心事。比如,被另一半出轨事件伤害的人很少与陌生人交谈,除非喝多了。这些人总是会和自己的朋友坐在某个角落轻声细语;还有,厌倦了妻子的人往往是酒吧内声音最大的一批,他们和谁都能搭上话,手里的啤酒一杯又一杯的灌满,在酒吧里尽情欢愉,就是看不见墙上的钟已经过了午夜。

  在这种环境里,陆远练就了一身本领,他能一眼看出那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是不是来找自在的,也能看出那个鬼头鬼脑的青年惦记上了别人桌面上的手机。

  不然,FBI即便是会招收有色人种也不会用他,招收的前提起码得是这个人合乎标准。

  慢慢的,陆远发现心理侧写有时候会进入一个死胡同,就像是,你明明看见了某个人被极大的愤怒所覆盖,却总是于小时发生的时候选择隐忍,这完全不符合心理特征,按理说,对方都已经快憋炸了,很可能为了一句话就杀人,怎么会继续隐忍呢?

  那时,第一次跟踪出现了,陆远在无法得到答案的时候,选择了亲自调查,调查心理学的走向

  偏偏,他看到了一场凶杀!

  醉酒的丈夫从酒吧回家,咬着牙,进屋后连灯都没开,在此之前,酒保不小心将廉价威士忌洒到了他的身上,这个黑人不过是瞪了瞪眼,又恢复了正常。

  就这样,房间的灯亮了,隔音效果并不好的贫民区传来激烈争吵声,肥胖的黑人妇女从楼上走下来推着浑身酒气的丈夫往外走,似乎要把他从家里赶出去。

  碰。

  房门关闭,陆远坐在车里,那个黑人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宛如在心里痛骂自己的窝囊。

  紧接着,他迅速转身,和刚才完全不同个速度加快,回到车内拉开车门掏出了一把手枪,冲到门口大吼大叫的砸门,在黑人妇女打开门那一刻,抬起持枪手——砰。

  枪响了

  美国FBI罪案数据库显示,这个国家80%以上的谋杀案来源于丈夫和妻子在争吵后的冲动。

  也就是说,假如你已经结婚了,还是个中国人,那么你得庆幸这个国家是禁枪的。

  从那开始,陆远明白了,他彻底明白了,只有心里已经有了杀人打算的人才不会对微小的失意暴怒,凡是愿意将愤怒发泄在小事上的家伙这辈子也没有杀人的胆子,因为,情绪堆积的不够。

  为了更好的进行心理学研究,洛杉矶西海岸大大小小的酒吧他都去过,黑人聚集区的、白人聚集区的、犹太人聚集区的、墨西哥人聚集区的,陆远把每一个晚上都放在了酒吧里,整理出一整套心理学分析标准后,重新向FBI递出简历。

  你被录取了?科曼已经彻底无语。

  陆远抬起高傲的头:我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用自己的本事在美国成为了一名FBI犯罪心理学家。

  我说的不是这些,在意的也不是这些!科曼解释道:一个因为学术研究亲眼见着了好几起凶杀案的人,难道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陆远十分肯定道:没有。

  不可能!

  执法人员见证凶杀案没有心理负担是因为职业赋予了他们特殊性,普通人见到父母的自然死亡而没有心理负担是因为这是大自然定下的规律。其余的,哪怕是没有犯错的车祸现场内,撞死人的司机也要用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心理辅导才敢再开车上路,否则心理阴影会折磨的他痛不欲生。

  我也是执法人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

  那时之后的事,我们说的之前。陆,你不要把概念弄混了,再你见到第一起凶杀案,亲眼看着黑人枪击了自己的妻子,那时的你还不是执法人员,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震惊?

  我陆远努力回想着,想到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他一点都没有情绪负担,相反的是,还有点破解了一道十分困难的数学题似得,兴奋。

  玩一款游戏会为了拿到极品装备兴奋、看一本书会为精彩之处兴奋、做一项工作会为攻克难关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自身面对挑战后的超越自我,即便与成就感无关,依然可以造成一个人的亢奋状态。

  上帝啊,你把那些负面情绪都弄到哪去了?

  科曼突然抬起了头,看到了谜底似得开口道:你又骗了自己?如果说发生在陆远身上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件连锁事件,那么,小时候学习不好造成的心理负担让他开始骗自己说‘那不是我’之后,这个被长期重复的行为就会成为常态,如同习惯。

  有些人会不自觉的抽搐嘴角,有些人会不自觉的把一句话最后几个字说两遍,还有些人会连续多次性眨眼,这些都是习惯,只要不是病理性原因。

  陆远不停的骗自己也是一种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他会忘记这种行为然后认为这些根本没有发生。

  科曼猜测,陆远可能在凶杀案发生时出现了负面情绪,但,他欺骗了自己,把弱小、无能掩盖了过去,不断的重复‘那不是我’这四个字,在催眠中逐渐强大。

  可那些被强大覆盖的负面情绪不等于没有出现,他们只是被深埋于土里,随时有可能生根、发芽。

  所谓的第一个分裂人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科曼又一次询问。

  陆远想了又想:很久之后。

  多久?

  从FBI的同事们有点看不起我,到后来通过真本领破获了一个个案件,成为犯罪心理学办公室的主心骨之后。当时我们碰到了一件很特殊的案子,犯罪嫌疑人总是在背后杀人,用手枪近距离的射击被害人头部,凶杀案发生在很多地方,有无人的树林、没有监控的街道、阴暗的巷子陆远还没等说完,科曼就知道了结果似得:你又破不了案了。

  陆远点点头:一般来说,由死者的背后动手杀人适用于熟人作案,凶手怕和死者对视后下不了手,这才会从他的背后动手。只是,死者的跨度太大,又从南卡州到加州旅行的、有从德州到洛杉矶出差的,那些死亡的人差不多跨越了半个美国,人数多达三个。

  无法完成的犯罪心理学报告让我脱了整个小组的后腿,规定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了,超越最佳破案时间,凶手很可能就会逍遥法外,这时,凶案突然停止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凶手知道自己杀了太多的人会引起关注所以刻意隐藏了起来,就像是我在酒吧见过那些要杀人的家伙一样,他们,在隐藏起绝不可能为了任何小事暴露自己。

  科曼断定了事态发展的说道:这个时候,第一个分裂人格出现了。

  对。

  陆远揉搓着自己的脸:他的出现让整个事件豁然开朗

  这怎么可能,你自己无论如何提醒不了自己,毕竟他会的,你都会。科曼说什么也不相信。

  不,不是这样的,老师。他告诉我,去查那些完全没有任何共同点的三个人,是否存在着相同的性格。

  凶杀案会调查死者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是否有仇家等等情况,很少分析死者是什么样的人,一般都会去分析凶手。可陆远得到的提示是,去分析那些死者的性格。

  陆远通过脸书、推特、手机社交软件的社群找到了这三个人的所有朋友圈分享,一条清晰无比的线索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