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殉国将领张本禹
张本禹将军,字文衷,安徽省巢县西乡洪家疃村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其祖先大都以务农为本业,他的父亲张桂徵是一个篾工,后来在丰乐河镇上开了一家篾器店,销售一些竹制农具,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其母洪氏,教子严格,常勉励子女勤学上进。张本禹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长兄张治中,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信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国民党杰出的将领,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次兄本舜、四弟文心也先后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张本禹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十一岁时转入洋学堂,开始接受一些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优胜劣败的进化论思想。未久,因父母多病,家庭生活拮据,乃缀学给一家地主干活。十六岁那年,父母双亡,而长兄治中又远去保定军校求学,本禹无所依靠,便投靠其舅父家佣耕糊口。二十岁时,他只身远走广东,入孙中山领导的护**当兵。后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张本禹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任副官,参加北伐战争,随北伐军进至武汉。1926年,调任武汉国民革命军学兵团上尉副连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时,他掩护学兵中的一些**员逃离武汉。适逢学兵团的一个营长因克扣军饷,激起学兵们的强烈愤慨,张本禹站在学兵们一边,前去责问,被扣犯上“聚众犯上”的罪名,判坐半年监禁。后因其兄张治中托入从中周旋,才得释放。
1928年,张本禹调至南京,任陆军教导第二师警卫营少校营长。不久,又调任中央军校第八期学生队区队长,旋即升任中校队长。在此期间,他经常向学生宣讲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总理遗嘱,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在军事上他也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刻苦攻读军事书籍,钻研军事理论,苦练军事技术,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和军校同仁的敬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已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张本禹深感国土日蹙之痛,多次请缨效命,1935年,他被调任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二旅少将副旅长。1936年8月,日本关东军指使伪蒙军队攻占绥东重镇百灵庙,绥远危急。傅作义将军指挥部队攻击进占百灵庙之敌,意图收复失地。张本禹奉令率一个团的兵力驰往增援。他不畏强敌,指挥所部密切配合友邻部队,与敌激战三日。
在国民党军的强大攻势下,日寇及伪军李守信、王英等部纷纷败退,百灵庙收复,造成了绥东大捷,国人为之振奋,张本禹也因之增添了战胜日寇的信心。由于他在绥东战役中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受到上级嘉奖。后来傅作义将军曾回忆说:“张文衷将军在百灵庙战役打外围,很勇敢,临阵不慌,应敌有方,阻止了日军南犯之路,给我以很大的支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1936年秋,张本禹奉令到南京受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婚后不到八个月的张本禹将军告别亲人,迅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日军侵占我平津之后,8月5日,日军参谋本部又作出了迅速攻占整个华北的决定。为实现这一目的,日军以一个师团、四个混成旅团另两个支队共四万余人,分成东西两个兵团,发动了南口、张家口战役,并首先以板坦第五师团、铃木第十一旅团向平绥路东段要塞、北平通往晋、察、绥的咽喉南口进攻。
当时,驻南口地区我**队的部署是:以汤恩伯第十三军(辖第四、第八十九师),在南口、居庸关一线担任正面防御;以高桂滋第十七军(辖第二十一、第八十四师),在赤城、延庆、怀来地区组成左翼阵地,以图扼住南口咽喉,确保晋、察、绥之安全。
8月11日,日军经过充分准备之后,首以第十一旅团向南口发起攻击。12日起,日军展开全面攻势,以第十一旅团正面攻击居庸关,以第五师团侧击居庸关右翼等地。张本禹奉令率部与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激战于居庸关右翼山地一带。
面对日军疯狂进攻,张本禹镇定自若,用兵奇巧。他刚到前线时,见敌军气焰嚣张,便指挥部队布置好阵地。为引诱敌人突出冒进,他命令部队只冷放枪,不动炮火,并组织民兵用石块向敌攻击。骄横的板垣不知是计,以为对方弹药不足,乃令部队猛攻,并亲到前方督战。当敌进到预设阵地时,张将军一声令下,顿时万枪齐发,炮火齐鸣,迅速将敌击退。
中**队在不利条件下,经过四昼夜激战,顽强地阻止了日军的攻势。但是,由于战况激烈,每天消耗弹药甚巨,后方供应不及。为了继续支持战争,张本禹因其“办事最力”而奉令去太原催送军火。当满载军火的列车到达南口站时,张本禹亲自指挥卸车。正在这时,日军飞机凌空。他本可以到站台附近的防空洞里躲避,但为了保住这批军火,他临危不惧,指挥司机将车头开走,以引开敌机。未料日机投下炸弹,引起车厢内弹药爆炸,张本禹将军壮烈殉国。
由于日军以飞机、大炮并施以毒气弹的疯狂进攻,加之张本禹输送的大批弹药被炸,以致前方军火不继,南口在坚守二十三天之后被迫弃守,北平地区的最后战役结束,张本禹将军也成为北平地区对日作战中最后一个牺牲的抗日将领。
张本禹将军牺牲的消息,在上海《申报》以及安徽地方报纸均以很大篇幅予以报道,誉之为民族抗日英雄。1937年10月中旬,当张将军灵柩运抵故乡巢县时,当地各界人士召开追悼大会以示哀悼,并公葬于巢县南乡银屏山南麓。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