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上元花灯节会(一)
沈承琪出嫁当天,前来恭贺的大多都是些品级低没后台的人,沈戎以公事忙推辞,沈承君也称身体不适,只让人送了份价值不菲的添妆。
过完了年,沈二老爷总算是结束了赋闲在家的日子,被昭德帝恩旨授了一个从四品的闲职,不上不下的,倒也心满意足,沈家俩女人天天忽悠着他说是借了闺女的光,天长日久,沈二老爷也从心里有些动摇,越发志得意满,开始偶尔拿太子岳丈的身份自恃,表面上受人尊敬,暗地里被人当了不少回的笑柄。
当然,这都是后话。
正月初三是华晟出嫁女子带着夫君回娘家拜访的日子,萧桓自然是带着沈承君回沈府转了一圈,沈家三少爷沈承风并没有如约赶回,只托人送来了几份礼物,落在沈承君手里的,照旧是没回送礼必备的血玉,雕刻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貂鼠,模样十分可爱。
沈承君有些失望,又因着宫里萧睿这事儿的关系,精神显得有些恍惚,只简单吃了口饭就准备要回了。
秦氏如今肚子越发见长,整个人也富态丰腴了很多,举止行动里透着几分母性,见沈承君要走,执意非要送她出门,沈承君忽然想起了之前秦氏交给她的那个荷包。
她曾派了冬青回府传话,要沈承逸帮着去查这避孕符纸的来路,她还因为那符纸的事儿一时冲动跟萧桓有了夫妻之实,现在俩人关系好着呢,说不准什么时候娃就冒出来了,结果让沈承逸去查的消息连个着落都没有,忒坑了。
听了沈承君没好气的质问,沈承逸倒是温润和气的笑起来,无奈道:“你这丫头也太着急了,有了消息我自然会让人通知你,嬷嬷前几天腿痛的毛病又加重了,我让人送她去了庄子上静养,那边的温泉对她的腿有好处。”
“嬷嬷又不舒服了?跟去庄子的人够不够,这年节里怎么让她独自去庄子,把冬青带着多好。”虽说这符纸的事儿让沈承君心里不太舒服,但她其实是不相信乳母害她的,生母早逝,冉嬷嬷于她,可以算得上半个母亲了,这会儿一听说冉嬷嬷被送到了庄子里养病,立即就心疼了。
沈承逸无奈失笑,自家小妹到什么时候都是这说风就是雨的个性,只好安慰了她几句,将两夫妻送上了返回王府的马车。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的花灯节的日子。
晨起时下了雪,沈承君窝在被子里不肯起,一边闭着眼睛抱怨他欺负她,一边呼唤着周公不要走。
萧桓便又哄又磨的说要带着她一起出去逛街赏灯凑热闹,沈承君扒着被子迷迷糊糊的应了,结果还是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起床,萧桓哭笑不得,正打算把人抱出来,宫里面就来了人急宣她进宫议事,萧桓便跟着宫里人急匆匆的走了。
等人一走,沈承君又继续昏天暗地的睡到了中午,直到实在睡不着了,才爬起来洗漱吃饭,萧桓派人回来说大概还要再迟些结束,沈承君便干脆收拾利索了先一步带着冬夏和朔月两人去街上闲逛,等萧桓回来之后再来寻她们。
花灯节是帝都城里一年一度的盛会,这一天里百姓们纷纷出门上街,无分贵贱尊卑,都可以参与这场盛事,白日里便有不少商贩提前来这边占位置抢先机,早早的就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
到了入夜之后更是有官府明文规定,正街上一律不准马车上路,只准步行赏灯,以免伤到行人。
沈承君幼时被沈戎当成眼珠子一般护着,上街的次数都可以跟进宫的次数相提并论,长大后一天到晚的追着萧桓跑,满心满眼都只放得下一个人,这种热闹说起来还是第一次凑,如今肯定是看哪儿都觉得稀奇兴奋,虽然还没到夜里,长龙一般的花灯都显不出应有的光彩,但一路上她还是看的十分开心。
冬夏与朔月尽职的在一前一后紧随,一人负责在前面开路,一人负责保护沈承君不被人冲撞,后面跟着的暗卫则是把沈承君看过的那些小玩意儿统统都买回来,现在全府的人都知道,再没什么是比哄了王妃高兴更能让王爷满意的了。
“听说了吗,今年的这个花灯会啊,城西的王家跟城东的赵家都牟足了劲要争头筹,赵家连去江南学艺的儿子都给调回来了呢。”
“这算什么啊,听说王家也是花了重金在这次的灯会上,王家公子为了做出一盏与众不同的灯,冥思苦想了多日,据说为了这盏名为‘佛光普照’,还特意去城郊的凌云寺斋戒沐浴了半个多月呢……”
“这有什么啊,王家跟凌云寺都在京郊,离得又不远,王公子又是出了名的古板沉默,倒也就是他能静下心来跑去佛寺里呆那么久。换到爱玩的赵家公子,估计半天都待不住吧。”
“那可不一定,这可是为了争灯王的称号,王、赵两家连着好几年都打成了平手,这回是一定要分出胜负来了……”
“也对哦……”
说话的人越走越远,沈承君疑惑的瞧着那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蹙眉:“王家跟赵家?”
原谅她孤陋寡闻,倒是真不知道对方说的两位主人公究竟是谁。
旁边的冬夏也是一脸大写的懵字。
朔月见状笑着解释道:“也难怪王妃没听过他们,这些人口里的王、赵两家,其实也算不上是京城人,只是近郊的两户家境殷实的商贾,只有在每年的上元节的时候他们才会进城来。”
“不是京城人还在京城有这么大的名气?”冬夏好奇的眨眼。
“正是。”朔月笑笑,华晟朝重农轻商,所以即使这两家人名气再大,也传不进世家女眷的耳朵:“这两家人祖上都是以制作灯笼起家,凭着祖祖辈辈钻研出来的好手艺有了今日的名望,底下徒弟无数,这上元节灯会的灯笼,就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自两家人的手笔。”
“这么厉害啊。”冬夏瞪大了眼睛,一脸赞叹,虽说天还没黑,两旁的灯笼都是暗暗的不出彩,但也已经很漂亮了。
“那他们两家每年都是要比的么?”沈承君笑问,她方才听得是两家要争‘灯王’的宝座。
朔月点头道:“是每年都要比的,因着两家的名声越来越响,多年前被官员举荐给了陛下,陛下见他们的手艺出众,还亲赐了块‘巧夺天工’的牌匾给两家,着令每年的中秋佳节,由他们进献一盏宫灯,年年翻新,岁岁不同。每年进献的宫灯都送去了皇后宫中,王妃以前去请安,应该也曾见过的。”
沈承君略微回想,貌似的确有那么点儿印象,那时候也只以为是内廷司那个巧手的工匠造出来的,原来竟是取自民间。
“不过,因为当初送上来的宫灯是王、赵两家合作的,到底是谁家来进贡,就成了两家的最大争执,后来两家人便协议说,每年的上元节比试,哪家夺魁,当年便哪家进贡,年年如是,倒也成了京都一景。”
所以就是说昭德帝闲暇时心血来潮的一句话,惹得两家人鸡飞狗跳的年年折腾。
昭德帝的那道旨意估计就是一时兴起,倒是无心之中给京城百姓添了不少乐趣。
冬夏听得兴奋,拉着沈承君的胳膊撒娇:“小姐要是喜欢,咱们一会儿也去看斗灯好不好?”
沈承君点点头,裹紧了披风又带着两人逛了一会儿,果然如朔月所说,这满街的花灯之下,除了写着灯谜,还清楚的注着两家的标志,泾渭分明,让人一望即知。
眼瞧着快到晚膳时间,街上的人也越发密集,路边的花灯逐渐亮了起来,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十分壮观。
朔月一早就在******的顶层定好了包厢,见沈承君逛得有些乏了,便请示过去那边用膳。
******是整个京都里最高的一座茶楼,从这里可以遥望朱雀街全景,是贵妇小姐们赏灯看景的最佳地点。
楼里客人不少,因着避让女眷的关系,走廊与楼梯两侧都特意设了纱幔帷帐,一进门便有面向亲和的小厮上前来引路,偶尔路过几个房间,还能听见从里面传出的欢笑低语声。
沈承君微微皱眉,里面仿佛有一道声音十分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
冬夏见沈承君停了步子,有些奇怪的眨了眨眼,自动自发的就凑到了那道门边上,透着缝隙往里看,紧跟着睁大了眼睛,惊讶的脱口道:“咦,那不是辛家小姐跟蒋琬么?她们怎么凑到一块了,仿佛很熟悉似的。”
是了,是辛玖语的声音,最近太长时间没见到这一位,都有些生疏了。
自从那日将蒋琬遣归,沈承君便很少关注她,只听说蒋琬在外面住了两日,蒋昌明终究是耐不过流言的谴责,将她重新接回了家。
不过就是在蒋家昌盛时,蒋琬与她长嫂的关系都势同水火,现在蒋家落魄,蒋琬的日子更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