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一声含泪的道歉
<content></p>
4月30日午,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刘向波,包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西装领带,齐聚柳沟煤矿。手机端 m.</p>
柳沟煤矿是矿长和安全副矿长作为代表。</p>
再有是张小北了。</p>
集团的层管理人员和矿的其他管理人员都统统在岗,安心工作。</p>
这种接待领导考察的事儿,别老想着往前面凑。</p>
午10点,三辆小汽车滴滴鸣叫着开进了柳沟煤矿。</p>
一看是“唐o”的车牌,刘向波带领一帮子管理人员,赶快迎接了去。</p>
领导来的时候说了,不用什么开道,不用什么执勤。</p>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反正是午。</p>
对,不给你们大张旗鼓搞阵仗的机会。</p>
好吧!来人正是唐省*****孔清荣同志。</p>
孔清荣,何许人也?</p>
这可是唐省赫赫有名的“改革急先锋”啊。</p>
80年代的时候,孔清荣同志曾经担任过唐省唯一改革试点县的县高官。</p>
当时,孔清荣同志根据这个县的实际情况,天天进工厂,下田地,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充分了解了各种实际情况。</p>
听取老百姓的想法,还主动找路子让老百姓把想法付诸实践。</p>
愣是在几年内,让这个贫困县实现了“咸鱼大翻身”。</p>
这个县一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周边十多个县的经济总量。</p>
这家伙,了不得的人物啊。</p>
对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这八个字,是打这儿来的,他的嘴里说出来的。</p>
还有,后来有一位作家写了本书,是根据孔清荣同志的事迹来的。</p>
一下子成了这位作家的成名作。</p>
后来,这本书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p>
之后从90年代起,一直到2000年前,孔清荣同志一直致力于改革创新之路,在唐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那一干干了整整十年。</p>
再后来又去晋州市担任市高官,晋州的企业改革和投资环境,也是治理的有声有色,政治生态也是全省闻名。</p>
现在这*****,也才干没几年。</p>
可以说,孔清荣同志那是世纪八十年代的风云人物,更是一代改革人物的缩影。</p>
这样的人物来金盛调研,一点儿都不意外。</p>
孔清荣同志和金盛的各位管理者一一握手,最后是张小北。</p>
孔清荣同志先是扶了扶眼镜,然后伸出手来说道:“你最年轻,肯定是张小北吧!”</p>
张小北双手紧紧握住了领导的大手,一个劲儿地点头啊:“是的,孔副主席,我是张小北。”</p>
没想到孔清荣同志哈哈一笑,说年轻人了不起。</p>
然后又对一众管理者说道:“你们搞的好啊,我是来学习来了。”</p>
接下来是现场参观,现场的第一步是井下生产。</p>
刘向波说:“领导,您年龄大了,井下很潮湿,很阴冷,要注意身体啊!”</p>
这意思是,能不下,您别下了。</p>
可孔清荣同志扭过头来:“怎么?看不起我老头子啊!”</p>
“田间地头,工厂一线,我哪里没有去过,煤矿我也不是第一次下。”</p>
“猪头不烂慢慢煮,当官不能怕吃苦。”</p>
“再说了,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到达过煤矿井下一线,我这算什么。”</p>
说完直接朝着井口去了。</p>
这还了得?剩下一大帮子人呼啦一下跟去了。</p>
好吧,穿军大衣,带安全帽,发了矿灯,坐猴车,一个个往矿井深处去了。</p>
对了,啥是“猴车”呢?</p>
通俗一点,是为了节省体力,下井的工人乘坐的一种运输工具。</p>
人是半蹲半坐在面的,跟个“猴子”一样,所以叫“猴车”。</p>
这下了猴车,又走了两个小时,才到了工作面。</p>
一路,孔清荣同志吩咐刘向波,不许打招呼,该怎么干怎么干,我要看真实情况。</p>
张小北这可是第一次下井啊,井下的硬化工作挺好,支柱什么的看起来也很粗壮,顶板也很好,一路都没有煤渣儿掉落。</p>
是冷,井下一直需要通风,你得把新鲜空气送进来啊。</p>
然后下面还有除尘洒水设施,潮得很。</p>
要不然说阴冷潮湿呢。</p>
这下井的工作人员,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秋裤的。</p>
可是孔清荣同志的脚步那是真利索啊,后面有两位副总都快跟不了。</p>
一路走走停停,看看问问。</p>
不过显然是很满意,孔清荣同志还说了一句:“这个矿井的总体布置还是非常合理的!”</p>
什么?行家?</p>
懂煤矿?</p>
了不得啊,张小北在心里暗暗赞叹。</p>
自己可是都不懂安全生产那一套啊!</p>
看看人家,60多的人了啊,真是扑下身子干工作啊!</p>
张小北不由得脸红了。走到了巷道的最顶头,又看了多半个小时,张小北感觉后面又有人过来。</p>
一看原来是送餐车。</p>
哦,煤矿工人体力消耗大,需要“班餐”补充体力。</p>
可是这领导正“视察”呢,别打扰啊。</p>
这下子,难办了。</p>
一直等了20多分钟,孔清荣同志还在和一线工人交流,把金盛集团的管理者们扔到一边儿不闻不问了。</p>
可是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孔清荣同志突然回头看了一下。</p>
可能是直觉吧!</p>
不过看见了送餐车。</p>
“你们这是……”孔清荣同志一拍脑袋,“哎呀,我这老头子,耽误大家吃饭了。”</p>
“你们快来快来。”说着招呼送餐车。</p>
然后居然亲自动手,给一线工人们分发开餐盒了。</p>
看着工人们停下手的活儿,一个个带着煤灰的脸庞开始吃饭,孔清荣同志居然眼睛里充满了泪花:“对不起啊,耽误你们吃饭啦!”</p>
然后仰了仰头,扭过了脖子。</p>
“哈哈,看看,煤矿的规矩我懂,这水啊,我给它憋回去了,不能留在这里。”孔清荣同志居然还知道不能在井下流泪的传统,还不说这个“泪”字儿。</p>
一众人等顿时默不作声,只是默默地看向了孔清荣同志。</p>
像是行注目礼一样。</p>
这样俯下身子到达一线,关心一线的领导同志,哪儿找去?</p>
在场的几位,有几个能够做到?</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