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白罂粟

第7章

白罂粟 裘山山 9375 2024-01-19 10:09

  姜大亮心情舒畅地走在街上。

  这不是他的城市,但差不多每年三月他都会来到这个城市,走在这个城市花花绿绿的大街上。因为每年三月,全国糖酒交易会要在这里召开。几乎是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就被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糖酒广告填得满满的,找不到一寸让人感到寂寞的地方。市民们走在街上常会觉得眼晕。高楼上,树上,电线杆上,乃至街道防护栏上,全是广告,即使是够不着的天空也没人肯放过,用大气球把标语升了上去,在那儿飘呀飘。除此之外还有满街跑着的流动广告,出租车和公共汽车都在车身上贴满了各种酒名,跟酒吧女郎似的扭捏着、风骚着、招摇着过市。那些日子你只要上一次街,就会被迫认识10种以上的无名酒。

  除了认识酒,你还能听见满街的外地口音,东北的、江浙的、两湖两广的,还有中原大地的,说什么的都有。特别是到了晚饭后,没什么业务可开展了,这些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们就会三三两两地走上街头,这儿瞅瞅,那儿看看,有时停下来,在烧烤摊上买几串烤土豆,或者豆腐干儿之类解解馋――那都是些在自家的城市里不好意思光顾的。

  姜大亮就是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人中的一个。他来自江苏的一个发达小城。照说他们那个地方没有产酒的传统。可是酒有利可图,而且是大利,他就把他们那个生产罐头的厂进行了一番改革,自行研究制造出了一种养生酒。其实那也就是在白酒里泡了些中草药而已。当然,那些中草药的种类和比例,是请教了老中医后投放的。于是他们在广告上堂而皇之地写着:继承祖国医学的宝贵传统,为中国人的健康作出新贡献。还有一句口号,叫为健康干杯!为21世纪干杯!这些个词儿,都是姜大亮亲自设计出来的。连酒的名字也是他亲自取的,叫做安康养生酒。古有杜康,今有安康。这是他们的另一句广告词。由于宣传得好,加上酒也的确不错,所以研制出来不到两年,就打开了市场销路。但姜大亮不敢放松,所以今年的订货会他还是亲自来了。

  这次没白来。今天一个上午,他们厂的订货量就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总产量。下午再加把劲儿,就可以大大超额了。姜大亮怎能不心情舒畅?他甚至想到了新的宣传角度:我的酒既能养生又能过酒瘾,简直就是一根两头甜的甘蔗。下次宣传时可以幽默一些,把这个两头甜的甘蔗用进去。

  作为一个企业的厂长,姜大亮应当说颇具才华。加上他的事业心,他的钻研精神,使他们这个原先的街道小罐头厂已转眼发展成为一个中型企业了。

  姜大亮为此感到欣慰。

  眼下姜大亮刚刚吃过午饭,这里便宜的物价使他吃得又可口又称心。他不想马上赶回到宾馆的房间里去,就在街上转悠。一方面消消食,一方面看看别人的广告都是怎么做的。

  这时姜大亮听见有人叫叔叔。

  他不敢确定是叫他,满大街都是叔叔。但他还是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回头时看见身后一个小男孩儿,这回他肯定是叫他了,因为小男孩儿眼睛看着他,又叫了一声:叔叔。

  姜大亮态度非常和蔼地说,你叫我?有事吗?

  小男孩儿点点头,说,我想请你帮个忙。

  姜大亮问,什么事?

  小男孩儿说,你能答应帮我吗?

  姜大亮说,我还不知道什么事呢。

  姜大亮的态度出奇的好。他态度好除了因为他的心情好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孩子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也是这么一张圆圆的脸,也是8、9岁的模样,也是一双纯净的又有几丝狡猾的眼睛,还有那身脏衣服,那条反挂的红领巾,那个夹在胳膊窝里的足球……太像了。

  小男孩儿固执地说,你先说能不能帮我吧。如果你说能帮我才会告诉你什么事。不然我告诉了你你又不帮我,我不就白白泄露隐私了?

  小男孩儿的话让姜大亮好奇,也有几分喜欢。他想这孩子挺有心眼儿的,他还知道隐私这个词儿。他思量着,一个孩子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再说这么小的孩子有难处,自己帮帮也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被唤起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一个小孩儿敢于求助一个大街上的陌生人。

  这么一番思量之后,姜大亮就痛快地说:好,叔叔答应帮你,说吧,什么事。

  小男孩儿高兴得叫起来:真的?太好了!能不能和我先拉个勾?

  姜大亮说,拉就拉。他蹲下来,伸出手和小男孩儿拉勾。一边拉勾一边想,回去得把这事儿讲给儿子听听,看人家小小年纪,遇到困难就知道找人帮助,一张小嘴这么会说。哪像自己的儿子,倔头倔脑的,从来不肯跟人说好话。

  小男孩儿拉完勾,放下足球,从书包侧面的一小包里,取出一张折叠得很仔细的纸条,递给姜大亮,说,今天下午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能假装成我爸爸去参加吗?

  姜大亮一下子懵了,他想得出千万件事,也不会想到是这样一件事。他条件反射地叫起来,说,这怎么行?

  小男孩儿也叫起来,说,你答应了的,不许反悔!

  姜大亮说,你自己的爸爸呢?

  小男孩儿满不在乎说,他和我妈离婚了。

  姜大亮心里格噔一下,但还是说,离婚了他也是你爸爸,你也可以去找他的。

  小男孩儿说,我找了的,可他每次都说有事,一找他他就给我钱,别的什么也不管。他是个大老板,可有钱了……我们班同学说我没爸爸,我怎么没爸爸……可他从来没到学校来过,每次开家长会都是我妈妈来。

  姜大亮差点儿说,这有什么,我也从来没开过我儿子的家长会。

  小男孩儿又说,我已经站在这儿看了半天了,就你长得像我爸爸。真的,我爸也是你这样的,挺有派头的。一般人我还不想找呢。要不人家说,你爸怎么长那样儿啊。

  姜大亮几乎要被孩子的话逗笑了,可他笑不出来。

  小男孩儿见他还不说话,从裤子口袋里摸出一叠钱,抽出一张10元的,说,叔叔,我付你10块钱的劳务费行不行?姜大亮没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举动,愣住了。小男孩儿赶紧又抽出一张,说,要不就20块?这下可把姜大亮气坏了,他扭头就走。小男孩儿一把拉住他,带着哭腔说,叔叔,求求你了,今天我跟同学打了赌的,我说一定叫我爸爸来开家长会。

  这句话让姜大亮心软了。

  他站下来,叹了口气说,把你的钱收起来。

  姜大亮给住在宾馆里的销售处的几个人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在街上遇到老朋友了,要一起去喝茶,下午的工作就请他们多费心了。销售科的人觉得有些奇怪,这很不像他们姜厂长的做派,他们姜厂长从来都是工作高于一切的。于是对那个“老朋友”的性别有些猜疑。

  姜大亮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小男孩儿把他领到学校门口,告诉他自己在三年级一班,就是大楼右边三层最头上的一间,自己的座位是靠窗口的第三排。家长会的时间是2点整。最后小男孩也没忘了告诉他自己的名字。他说,我叫王博学。如果老师问,王博学的家长来没有,你就赶紧说来了。

  姜大亮点点头,心想,不就是开个会吗?开就开吧,瞧这孩子可怜的。

  这样,姜大亮就准时坐在了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当他坐进那个座位时,发现那座位对于他这样一个大人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好像坐在玩具里。有这样感觉的时候他又一次意识到,自己真的从来没参加过家长会。这让他有些惭愧,这种惭愧令他对眼前的会议多了几分认真的态度。

  老师来了。没想到老师这么年轻,一张娃娃脸,脸蛋还红扑扑的、但娃娃脸依然有着师道尊严,她扫了一眼全场,最后目光停在了姜大亮的身上。那目光里有意外,还有生气。姜大亮无所谓,也盯着她,并且等着她发问:你是王博学的家长吗?那他一定大声说,是。好让那孩子感到骄傲。但老师没有发问,咳了一声,就开始开会。

  原来这次会议主要是讲评第一单元测验的卷子。老师说,这次单元测验考的不好,平均分数90.1。姜大亮想,平均分都上了90,不错嘛。老师说,比二班整整少了3分。姜大亮想,3分算什么?老师说,其实我们班的100分比二班还多两个,但个别同学的分数太低了,拉了全班的后腿。姜大亮想,那就个别帮助呗,何必把全班家长都叫来?

  老师接着就发卷子,她叫一个学生的名字,家长就上去一个。姜大亮竖起耳朵,唯恐听掉了“王博学”三个字。但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老师叫到这三个字时,比叫到任何名字都响亮,她几乎是喊出来的。姜大亮上去拿卷子时,发现一些家长的目光也和老师一样,有些意外,有些生气。

  姜大亮一看卷子,就明白那些目光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拉了全班成绩后腿的,正是他的“儿子”,这小子只考了68分。卷面上到处都是红叉叉,非常醒目。姜大亮不由地为这个小子惋惜,挺聪明一个孩子,怎么会考成这样呢?他一道题一道题地看,发现仅仅是错别字,就被扣掉了6分,而且错的字都是些简单的字,比如知道的“知”,他都把口写在左边,而种子的“种”,他又把禾旁写在右边;另外错的就是些解释词语、造句之类。“努力”,他造的是“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被扣掉了3分。这让姜大亮想不通,这话没错嘛。再往下看,在那篇300字的作文里,这小子居然5处用到广告词,结尾一句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VCd!”姜大亮千忍万忍,才没在课堂上笑出声来。

  看完卷子姜大亮得出一个结论,这小子不笨,只是太不用心了。

  姜大亮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如果某一段时间他妈妈唠叨多了,姜大亮抽空出来管管,他的分数就会直线上升,跟他们的销售额一样。反之马上就会掉下来。为此他给儿子取名叫“阶级斗争”。因为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但毛主席还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姜大亮就做不到了。他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是他的厂,而不是他的儿子。他不只是他儿子的家长,他还是全厂工人的家长。

  老师点名表扬了班上几个考得好的同学,又点名批评了以“儿子”为首的差生,当点到“王博学”三个字时,姜大亮发现自己进入角色了,浑身不对劲儿。他把卷子反扣在桌上,不让68分露出来。而那些优等生的家长们,正不嫌累地把卷子高高拿起,反复看着并没有一点错误的考卷,让100分像太阳一样在别人眼前晃来晃去。

  他突然想,不知老婆每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都是什么心情?

  老师讲完卷子,又开始讲班上的纪律问题,学习风气问题,等等。每讲一个问题都会说,我们班有个别同学……姜大亮猜测那个别同学,一定指的是他“儿子”。他习惯性地拿出张纸来记录,这种态度让老师看他的目光温和了一些。

  老师终于说,今天的家长会就到这里。

  姜大亮松了口气,站起来,随着家长们往教室外涌。

  走到门口,听见老师说,王博学同学的家长,请你留一下。姜大亮一时没反应过来,继续往外走,旁边一个家长朝他努努下巴说,老师叫你呢。他这才想起自己的身份。他只好老老实实地站下。从他身旁过的家长们一一地看他一眼,好像他们都有权利那么看他似的。

  人还没走完,老师就开口了,很不客气地说:你就是王博学的父亲?他只好点头。老师说,你可真难请啊,请了你多少次你都不来,孩子都上三年级了,我才头一回见你。作为一个父亲,怎么能对自己的孩子这么不负责呢?

  姜大亮下意识地辩解说,我实在是太忙了。

  老师说,忙?谁的家长不忙?你看看你的儿子,拖了全班的后腿,你就不感到惭愧吗?你还给他取这么个名字,博学,就他这个样子,能博学吗?

  姜大亮不满了,说,孩子学习上有问题可以帮助,别拿名字讽刺他。

  老师自知有些失口,转了话题说,你看看他这次考的,现在就考六十多分,到了六年级还不得不及格?

  不说考试还好,一说考试,姜大亮想起了那道题。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你看这孩子造的这个句是对的嘛,怎么扣了3分?他用手指着那句: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老师嘴角露出一丝嘲笑,大概心里已经浮出了类似“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谚语。老师说,怎么是对的呢?它没有主语。是谁要努力学习?是谁要锻炼身体?讲过多少次了,一个完整的句子,它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它必须是完整的……你再看看他的作文,没有中心思想,层次不清楚,广告词倒是用的挺熟,可见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们就一点儿不控制他吗?

  姜大亮很后悔问了这个,让老师又借题发挥。

  之后,老师态度稍稍温和了一些,说,我发现你还是比他妈妈要认真一些。他妈妈太宠他了,我批评他什么她都不当回事,你看你还知道要把老师的意见记录下来。这就对了,这样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我知道你的生意很忙。可是既然做了父亲,就有责任教育孩子。希望今后咱们多加强联系。

  姜大亮连连点头,然后谦卑地说,我可以走了吗?

  老师说,可以走了。姜大亮刚站起来,老师又说,哦,还有一件事,王博学踢足球时砸坏了一年级的两块玻璃,根据学校的纪律必须照价赔偿。两块玻璃10元钱。

  姜大亮走到校门口,见小男孩儿正站在那儿等他。见他出来不由分说地叫了一声爸。他答应不出来,但又不能不理他,就甩甩卷子说,你看你考的,太差了!小男孩儿低下头。旁边另外两个小男孩儿马上说,王博学我们先走了。姜大亮明白过来,刚才那声爸,是喊给他们听的。他索性给他面子说,还不跟你的同学说再见?

  姜大亮决定把这个爸当到底,他把孩子叫到路边一家茶馆里,一一向他传达老师在家长会上对他的批评意见。可是批评意见太多了,大大小小有10条,其中包括有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和同学挠痒玩儿,上课时去厕所,下课用粉笔扔同学,见到老师假装没看见,做眼保健操不闭眼睛,放学不好好排队,损坏公物等等。姜大亮筛选了一下,拣了两条比较重要的传达,其余的隐瞒下来,包括他刚刚赔偿的10元钱。

  这两条是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和同学打闹。

  小男孩儿不相信地说,老师就说了这些吗?姜大亮说,就这些,老师说,只要你把这两条改了,你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还说,王博学同学其实是很聪明的,只是没有发挥出来。小男孩儿眨巴了一下眼睛,狡猾地说,这些话是你编出来安慰我的吧?姜大亮没想到这孩子如此老道,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小男孩儿说,就算是你编的我也高兴,还没有人说过我聪明呢。其实我就是聪明,我知道。可是老师总说我笨,我就笨给她看。

  姜大亮有些喜欢这个孩子了,他让他又一次想到了儿子。儿子也是聪明的,并且是自信的,对怀疑他的人总有一种逆反心理。接下来,姜大亮把卷子上的错误一一告诉孩子,看着他一一改正,然后替他在卷子上签了字。签字的时候姜大亮才知道自己冒名顶替的那个人叫王正贵。他一时有些冲动,想给这个叫王正贵的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儿子很可爱,他应该在儿子身上多花些心血才是。但想想又觉得不合适。

  最后姜大亮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真的很聪明,你不该考那么差的,如果你考前几名,我心甘情愿替你爸开家长会,那多光荣。是不是?

  小男孩儿说,是不是你去开你儿子的家长会的时候,就很光荣?

  姜大亮一时语塞。支吾着说。这个,这个……我也开得很少……太忙了……

  一刹那的时间,姜大亮忽然决定撒个谎,他把话头一转,说,可是我是很愿意去开他的家长会的,因为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我每次去老师都对我很客气,一见我老远就笑。别的家长都很羡慕我。因为每次表扬好同学时,都有我儿子的名字。我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发卷子时我总是不慌不忙地上去,不慌不忙地下来,一拿到考卷我就把它举得高高的,你看,就是这样,让别人都能看见。卷子上的100分就像太阳一样照着我,你说我能不愿意开家长会吗?

  小男孩儿听呆了。

  姜大亮加重语气说,我敢肯定,你要是考那么好,你爸爸也一定愿意来开家长会的。

  小男孩儿仍没有说话,他愣在那儿,脸渐渐地红了。

  姜大亮正想再说点儿什么,手机响了。销售科长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还问他刚才为什么关了手机?他说刚才在开会,说完发现自己说漏了嘴。他就问下午的情况怎么样?销售科长说情况不错。只是有些商家对他们的包装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听了很兴奋,开始作指示,谈下一步的打算。

  等姜大亮滔滔不绝地说完了电话,才发现小男孩儿不知什么时候走掉了。姜大亮连忙追出茶馆。大街上,仍是如流的车和花花绿绿的广告,小男孩儿消失得无影无踪。

  姜大亮心里有些不好受。他想不知刚才说的那些话说对没有?站了一会儿,他给自己老婆拨了个电话,一上来就突兀地问,姜小宝他们学校最近有没有家长会?老婆说,没有呀。你怎么想起问这个?姜大亮有些失望地说,没什么,随便问问。

  写于1999年3月27-29日

  《北京文学》1999年第7期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