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应试教育万岁【求鲜花!】
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张纯前世的美利坚和欧罗巴,实行的都是精英教育。+]
抗战时期的民国华夏,实施的也是精英教育。
何谓精英教育?
那就是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最多十几个。甚至有可能一个老师只教一个学生,或者多个老师教一个学生。
时间不固定,进度不固定,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强制学习进度整齐划一,也不制定什么学习进度标准。
什么都教,什么都学。兴趣广泛,一切凭学生自己的兴趣来学,学什么都可以。
这听起来似乎很好。
几乎就是后世华夏那帮人鼓吹的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了。
事实上,若是素质教育真能实现,那它也算是一种隐性的精英教育,藏的十分隐蔽。
可惜。
精英教育中的“精英”二字,它的意义就在于这项教育不可能普及到所有人,它的受惠者只能是精英。而非普罗大众。
总是有人支撑不起精英教育的负担。
放在后世的华夏,那些歌舞兴趣班、琴棋书画辅导班的学费,都是很多人承受不了的,更何况是抗战中的华夏?
也不用说后世华夏那各种兴趣班,它在教育理念上还不是精英教育,仍旧是以867素质教育的外皮,扣上填工厂教育的外壳罢了。kuuhuu
工厂式教育,与填鸭式教育有些类似,但也有不同。它是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产品一样,成批量的加工生产出来。
这副场景乍一想十分恐怖,许多砖家所谓的泯灭人性、加重学业负担,甚至有所谓取消高考之类的胡话,都是将矛头对准了它。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约在02―09年。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别说不准出示成绩单,就连老师上课批改作业,都不准用红笔,而要改为黑笔。甚至不能画叉,只能画圈。
万夫所指之下,工厂式教育已经被痛骂的如同敝履一般。似乎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邪恶万分,荼毒了华夏少年几十年的。
没错,工厂式教育的出现,在华夏也不过仅有几十年光景而已,在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华夏仍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
直到三改入社之后,工厂式教育也没有完全普及起来,精英教育的余韵仍在闪闪发光。
真正意义上完全普及的工厂流水线式教育,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在邓爷爷的亲切指示下确立起来的。
看起来那精英教育好像的确是优秀几十倍,像什么先锋艺术都在培养计划之列。kuuhuu
许多专家还举例英法美利坚,以慕洋犬式羡慕、自卑而又酸腐的口吻,描述着精英教育的种种优越之处。
好像在他们眼中,华夏的教育工作者,那几十万本土教师就是泯灭人性的刽子手了一般。也许在慕洋犬们看来,只有外国的老师才是懂得教育真谛的大教育家。
所以公办教育被处处抨击,私人教育却兴盛起来。整个社会追慕着这股邪风,海归为王,随便出去一圈,回来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直到张纯穿越前两年才结束。
而张纯对于后世的素质教育不置可否,对于精英教育更是嗤之以鼻,在他的统治下,全太行的私人教育,几乎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全面打击。
他不需要精英教育。
精英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各种精英,它注定是不可能将受惠面扩大到全体华夏民众的。
也许主义实现了之后有可能,但距离那时不知道还有几百年。所以在这几百年时间里,它仍然不是张纯的选择。
张纯选择了大工厂流水线式的普及教育。
它看起来很不好,但其真正优越之处却被藏在深处。
别的不说,它最优越的一条便是节约了钱和时间。
这种教育模式更加适用于凋敝苍凉的抗战时期的华(beei)夏。
它只教授学生们“有用”的知识。
也许后世许多专家叫兽们又要质疑了。
据说知识不应该分有用、无用,这不符合精英教育的价值观。
可惜在张纯看来,它就是应该分为有用无用两种。
能造枪造炮的技术,能指挥作战和体能训练的理论,都属于有用的;教人怎么唱歌跳舞,如何专研琴棋书画,以声色娱人的,都属于无用甚至有害的。
他只看抗战中的华夏时代究竟需要什么。很显然,民国华夏需要系统的大工业化,以及知识教育的专门化和集成化。
工厂式教育,便宜,而且简单。最重要的是能以最短的时间,批量“复制”出大批高学历人才,而后将他们源源不断的投放到战争和战后建设中去。
张纯正需要这个。
华夏也需要这个。
也许很多人忘记了,自1940年起,八十年来,华夏是怎么迅速恢复崛起而后腾飞起来的了!
靠的是精英教育吗?
不是。
靠的是大工厂式的模块教育!
分门别类的对学生们进行加工。确立统一的分数标准和考核需要,以定期的考试逼迫学生们奋力学习。
这才是华夏教育制胜的关键!
这并不是华夏的专利,华夏在实行这种教育理念之前,还有一个老师,苏联。
苏联就是工厂式教育的实践者之一,它的前边还有一个德意志,也是普及了这种教育模式。
如果说德意志仍有着精英教育的残余之外,则苏联才是真正是在全俄所有加盟共和国范围内,第一个完成了教育上的工业化体系。
如同朝鲜把农业上的基础单位称之为“农厂”、“渔厂”、“林厂”,而非农场、渔厂、林厂之类的称呼一样,朝鲜人是希望农业上的收获,也能如同工业化一样,能定期标准生产出来一般。
苏联的学校也是应试教育工厂,应的是前线战争的考试。到了战争时期,才能发现这种集体监狱式的教育,多么让人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安全感。
所以我主义国家并不畏惧战争,战争一起,在基础素质上我方就抢占了先机。
一群自由散漫毫无组织性可言,敢于“反抗权威”的撒克逊、日耳曼人,是干不过自幼就被集体管理、教育服从的斯拉夫、蒙古利亚人种的。
工厂式教育是一大利器!。
访问*%手机网[m.],阅读更快更方便